在新时代的教育征程中,思政教育是塑造青年世界观、人生观、价值观的重要基石。为培养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的时代新人,大学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、内容丰富的思政教育活动。
为增强课程的吸引力与实效性,专题课程设置了丰富的案例研讨环节。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社会案例、时代楷模事迹等,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、分析。在探讨“脱贫攻坚背后的中国智慧与力量”时,学生们各抒己见,从政策制定、基层实践、群众参与等多个角度展开交流。
专题课程打破传统教学模式,积极开展互动式教学。通过课堂提问、小组竞赛、情景模拟等形式,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。在“模拟两会”的课堂活动中,学生们化身“人大代表”“政协委员”,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建言献策;在知识竞赛里,大家踊跃答题。互动教学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,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,有效提升了思政教育的效果。
学校组织学生走进红色教育基地,在庄严肃穆的场馆内,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、一幅幅生动的历史图片、一段段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,仿佛将学生带回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。
在红色教育基地,学生们聆听老党员、革命后代讲述红色故事。这些故事或惊心动魄,或感人肺腑,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革命先辈们坚定的信仰、顽强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。
在红色教育基地,学校还组织党员学生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。面对鲜红的党旗,党员们高举右拳,庄严宣誓。铿锵有力的誓言在基地内回荡。这一仪式不仅让党员学生铭记入党初心,也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,激发了大家向党组织靠拢、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热情。
学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,将思政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。在社区服务中,学生们为孤寡老人提供生活照料、陪伴聊天;在环保公益活动里,大家走上街头、深入公园,宣传环保知识、清理垃圾;在关爱留守儿童活动中,学生志愿者们为孩子们辅导功课、开展趣味活动。
为响应乡村振兴战略号召,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乡村调研实践活动。学生们走进乡村,深入田间地头、农户家中,了解乡村产业发展、生态建设、文化传承等情况。在调研过程中,他们运用所学知识,为乡村发展建言献策。
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需求,强化责任意识。
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需求,强化责任意识。
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需求,强化责任意识。
学校还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岗位实习机会,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需求,强化责任意识。学生们走进政府机关、企事业单位,参与日常工作。在实习岗位上,他们学习业务知识、提升专业技能,体会到不同职业的责任与使命。
排版:135编辑器 素材:135编辑器
文字:135AI写作仅作占位,请自行替换
图片:来源135摄影图
(ID:58844)、(ID:55860)
(ID:55854)、(ID:83603)
使用请替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