咨询客服
立即升级

三伏养生夏季养生古风棕色模板

组 7.png
组 1.png

三伏祛湿邪

平安度炎夏

避湿防暑,饮食有度



三伏天,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、闷热的时段。在这段特殊时期,人体极易受到暑湿邪气的侵扰,健康面临诸多挑战。掌握科学的养生方法,做好祛湿、防暑工作,避开饮食禁忌,才能安然度过三伏,守护身体的健康。



初伏祛湿正当时
三伏养生

初伏来临,暑气开始发力,湿度也逐渐攀升,此时人体阳气向外发散,脾胃功能相对薄弱,正是湿气趁虚而入的阶段。身体被“湿邪”侵袭后,常出现头身困重、四肢酸楚等症状,严重影响生活质量。


巧用艾灸驱寒祛湿

初伏期间,每周进行2-3次艾灸,可选择足三里、三阴交、中脘等穴位。足三里能调理脾胃、补中益气;三阴交可健脾利湿、调补肝肾;中脘则对脾胃虚弱、运化失常有很好的改善作用。

药浴泡澡透皮祛湿

选用藿香、佩兰、艾叶等具有祛湿功效的中药各30克,加适量清水煮沸后,小火再煮15-20分钟,然后倒入浴缸。每次泡澡15-20分钟。藿香能芳香化湿、解暑发表;佩兰可化湿醒脾、解暑;艾叶温经散寒、祛湿止痒。

运动发汗加速代谢

很多人因三伏天的酷热而犯懒,减少了运动量,但这恰恰给了湿气可乘之机。清晨或傍晚,当气温相对凉爽时,选择慢跑、瑜伽、八段锦等运动。在运动过程中,身体微微出汗,汗水带走的不仅是体表的热量,更是体内的湿气。


图层 5.png



中伏防暑战高温
三伏养生

中伏是三伏中最热、湿气最重的时段,此时暑湿交加,人体津液易被耗伤,做好防暑工作至关重要,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中暑,危害身体健康。掌握以下防暑秘籍,让你在炎炎夏日也能清凉一夏。


 科学补水防脱水

中伏天里,人体出汗量大幅增加,及时科学地补水是预防脱水的关键。当感到口渴时,身体其实已经处于轻度脱水状态。正确的补水方式是少量多次饮用温开水或淡盐水,每隔15-20分钟饮用100-150毫升。

合理穿搭防晒伤

出门时,合理的穿搭是抵御烈日伤害的第一道防线。选择浅色系、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,浅色系衣物能反射阳光,减少热量吸收;棉质衣物吸湿性强,透气性好,可使身体保持干爽舒适。同时,戴上宽檐帽、墨镜,将物理防晒与化学防晒相结合。

调节作息避高温

高温时段,外界环境如同一个巨大的蒸笼,此时外出,身体极易受到暑热的侵袭。因此,要尽量避开11点至15点这个气温最高的时段。中午时分,适当小憩片刻,哪怕只有20-30分钟,也能让疲惫的身体得到放松和恢复。


图层 5.png



末伏饮食重调养
三伏养生

末伏时节,暑气渐消,秋意初萌,但暑湿之气仍未完全散去,此时人体脾胃在经历了前两轮的暑湿考验后较为虚弱,饮食调养尤为重要。牢记以下饮食禁忌,才能在享受美食的同时,守护好脾胃的健康。


忌贪凉饮冷

在酷热难耐的三伏天,冷饮、冰镇水果成为很多人的心头好,一口下去,瞬间带来凉爽之感。过度食用这些寒凉食物,犹如给脾胃泼了一盆冷水,极易损伤脾胃阳气。脾胃是后天之本,主运化水谷精微,脾胃阳气受损后,消化功能减弱,就会出现腹痛、腹泻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


忌辛辣油腻

三伏天闷热潮湿的天气,会使人体的肠胃消化功能有所减弱。此时,辛辣油腻的食物无疑是给肠胃增添了沉重的负担。火锅、烧烤等辛辣油腻食物,虽然口感诱人,但食用后会刺激肠胃黏膜,影响肠胃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吸收。


忌隔夜剩菜

高温环境为细菌的滋生繁殖提供了温床,即使将饭菜放入冰箱,也无法完全阻止细菌的生长。隔夜饭菜在放置过程中,不仅营养成分会大量流失,还可能产生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,容易引发食物中毒。末伏时,做饭要适量,尽量不吃隔夜剩菜。



END



图层 5.png

微信号:135editor

新浪微博:@135编辑器



【模板版权声明】

排版|135编辑器

图片|来源于135摄影图(ID:62872),使用请替换

文字|来源于135AI写作,使用请替换

贴纸|135编辑器


价格: 会员免费
模板编号: 161720
投诉

手机扫码预览

立即购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