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法集资常披着 “高息理财”“快速致富” 的华丽外衣,通过熟人介绍、媒体宣传等手段,吸引民众投资。它承诺的高回报实则是 “拆东墙补西墙”,用新投资者的钱支付前期利息,最终资金链断裂,参与者血本无归。
地下钱庄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,为跨境资金非法转移、洗钱等不法活动提供便利。
它们以 “快捷便利”“低手续费” 为诱饵,吸引企业和个人进行外汇兑换、资金转移,却不知背后隐藏着巨大风险,一旦被查处,资金将被冻结,参与者面临法律责任。
金融传销通常以 “消费返利”“虚拟货币” 等名义,要求参与者缴纳费用或购买产品获得加入资格,并通过发展下线获取收益。
这种模式违背价值规律,前期参与者收益来源于新加入者的费用,随着参与人数增多,体系最终崩盘,多数人遭受财务损失。
在日常生活中,个人信息可能通过多种途径泄露。注册网站时预留真实姓名、身份证号、手机号等;遗失身份证、银行卡等重要证件;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不明软件,手机被植入木马程序,导致信息被盗取。
谨慎提供个人信息,非必要不随意在网络平台、陌生人面前透露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密码、验证码等关键信息。
定期更新手机、电脑杀毒软件,不点击可疑链接,不下载不明来源软件,为设备设置复杂密码并定期更换。
妥善保管身份证、银行卡等证件,复印件注明用途,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。
冒充公检法诈骗: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人员,以涉嫌犯罪、邮包藏毒等理由,要求将资金转入 “安全账户” 配合调查。
网络购物诈骗:在非正规平台购物,遭遇虚假商品信息、低价诱惑,付款后收不到货或收到假冒伪劣商品;或以商品缺货、系统故障等为由,引诱提供丶银行卡信息、验证码进行 “退款”。
冒充熟人诈骗:通过非法手段获取个人信息后,冒充亲友、领导,以急需用钱、帮忙办事等为由,要求转账汇款。
保持警惕,不轻信陌生人电话、短信,不随意点击陌生链接,不轻易向陌生人转账汇款,转账前多核实对方身份。
安装官方反诈APP,开启预警功能,及时获取诈骗信息提醒,为手机穿上 “防骗盔甲”。
遇到疑似诈骗情况,及时向公安机关或官方客服咨询,不拖延,避免遭受财产损失。
【模板版权声明】
排版|135编辑器
图片|135摄影图(ID:86306、86486) ,
使用请自行替换
贴纸|135编辑器+笔格海报(ID:765965)
文字|来源于135AI写作,请自行替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