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第一步:先搞懂 “自己要什么”
明确资金用途:
短期要用的钱(3个月内):选活期存款、货币基金(如余额宝),优先保流动性
中期闲置资金(1-3年):考虑定期存款、债券基金,风险低且收益稳定
长期投资(5年以上):可搭配指数基金、优质股票(需能承受波动)
算清风险承受力
保守型(怕亏本金):选存款、国债、保本型理财(认准 “存款保险” 标识)
稳健型(能接受小幅波动):混合基金、年金险(收益中等,风险可控)
进取型(能承担亏损):股票、股票型基金(高收益伴随高风险,需专业知识)
(二)第二步:给产品 “验明正身”
查资质:三看一查
看发行机构:银行、证券公司、持牌基金公司等正规机构(可在 “中国证监会官网” 查询资质)
看产品说明书:重点读 “风险提示”(标有 “不保本”“可能亏损” 的产品需谨慎)
看收费明细:避免 “管理费”“赎回费” 藏猫腻(比如某基金宣传 “零手续费”,却收每年 2% 的管理费)
警惕 “伪金融产品”
凡是承诺 “保本高息”“稳赚不赔” 的,多为骗局(监管规定:金融产品不得保本保收益)
警惕 “虚拟货币”“外汇托管” 等噱头,这类多是传销或非法集资
(一)不贪高收益
记住 “收益红线”:银行存款利率约1%-3%,国债2%-4%,基金年化5%-10% 属正常范围
超过10%的收益需警惕:比如宣称 “月息5%”,一年收益60%,远超合理水平,极可能是庞氏骗局
(二)鸡蛋别放一个篮子里
分散投资公式:50% 稳健型(存款、国债)+ 30% 平衡型(基金、债券)+ 20% 进取型(股票、黄金)
避免 “all in” 某类产品:比如 2023 年某网红基金暴跌40%,不少投资者因重仓被套
(三)别被 “人情牌” 绑架
拒绝亲戚朋友推荐的 “内部产品”:“我表哥在银行,这个理财只给熟人” 多是陷阱
警惕 “拉人头返利”:本质是传销,用新投资者的钱给旧人 “分红”,迟早崩盘
(四)看懂 “专业术语” 再下手
年化收益率≠实际收益:比如 “7日年化3.5%” 仅代表过去7天的平均收益,不保证长期如此
复利计息有条件:“存1万一年变2万” 需满足 “年化100%”,现实中几乎不可能
(一)“高收益” 诱饵套路
典型话术:“新用户注册送100元,投资1万每天返50元”“保本保息,政府背书”
破绽:用 “短期高返利” 吸引投入,初期兑现小额收益,等大额投入后卷款跑路
防范:凡是收益超过银行贷款利率4倍(目前约14.8%),一律拉黑
(二)“权威” 冒充套路
常见手段:冒充银行客服、公安、税务局打电话,说 “你的账户涉嫌洗钱,需转到‘安全账户’”
破绽:公检法不会通过电话要求转账,“安全账户” 是诈骗专用名词
防范:挂断电话后,用官方渠道回拨核实,绝不透露验证码
(三)“虚假 APP” 钓鱼套路
操作方式:微信群发 “理财神器 APP,内部通道高收益”,下载后界面模仿正规平台
破绽:正规理财 APP 可在官网或应用商店下载,非官方链接可能藏病毒
防范:核对 APP 开发者信息,不点击短信、微信里的不明链接
(四)“情感绑架” 套路
针对人群:老年人、独居者
套路:骗子装 “贴心晚辈”,陪聊天、送鸡蛋,再推荐 “养老理财”“以房养老” 产品
破绽:正规养老金融产品需到银行、保险公司柜台办理,不会上门推销
防范:大额投资一定要和子女商量,必要时咨询社区金融顾问
【模板版权声明】
排版|135编辑器
图片|135摄影图(ID:86456、86453) ,
使用请自行替换
贴纸|135编辑器+笔格海报(ID:57703)
文字|来源于135AI写作,请自行替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