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季来临,大自然步入收敛的季节,人体也随之进入调整期。若不及时顺应时节变化调养身心,很容易被秋燥、秋凉找上门,出现口干舌燥、皮肤紧绷、疲劳乏力等不适。今天就为大家带来一份全面的秋季养生攻略,从必要性到具体方法,助你安稳度秋、养出好状态。
秋季的气候特点与人体生理变化紧密相连,忽视养生不仅会引发短期不适,还可能为冬季健康埋下隐患,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这三点:
秋季降水减少、空气干燥,“燥邪”易侵入人体,耗伤肺、胃等脏腑的津液,导致口干咽燥、干咳少痰、大便干结等问题,养生能及时补充津液、抵御燥邪。
中医认为“春生夏长,秋收冬藏”,秋季是人体阳气收敛、阴气渐长的关键期,合理养生可帮助身体储存元气,为冬季“藏养”打下基础,避免阳气外泄导致免疫力下降。
秋季树叶凋零、天色渐暗,容易让人产生低落、焦虑的“秋愁”情绪,养生不仅是调理身体,还能通过饮食、作息等方式舒缓情绪,保持身心平衡。
药膳是秋季养生的“得力助手”,既能满足味蕾,又能滋补润燥,推荐3道简单易做、适合全家的秋季药膳,新手也能轻松上手:
除了饮食调理,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也能有效缓解秋燥,操作简单却效果显著,记得收藏起来慢慢实践:
秋季补水不能“一次性猛灌”,建议每天喝1500-2000毫升温水,分多次饮用,每次100-200毫升,也可在水中加几片麦冬、枸杞,增强润燥效果。
秋养正当时
秋季皮肤容易干燥起皮,洗澡时水温不宜过高(38℃左右最佳),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;洗完澡后及时涂抹身体乳,面部选择滋润型护肤品,重点呵护嘴唇、手肘等易干燥部位。
应秋日之序
秋季梳头不仅能整理发型,还能养生!每天晨起用木梳从额头梳向脑后,梳3-5分钟,力度适中,能刺激头皮穴位、促进头部气血循环,缓解秋季疲劳、头晕的问题。
秋季傍晚气温凉爽,适合出门散步20-30分钟,选择公园、湖边等绿植多的地方,呼吸新鲜空气,既能活动筋骨,又能舒缓“秋愁”情绪,让身心都得到放松。
享养生之益
文字 | 来源135AI写作,使用请务必替换
图片 | 来源135摄影图(ID:59049)
头图 | 135编辑器+笔格设计:767412
排版 | 135编辑器